等收回目光,邓秀宁才发现,虽然这是一场入学考试,但是还有不少人闹了笑话,有人空着手就来了,有人带着几本一年级的课本来了,大家好像对考试都没什么概念似得。
想想也是,要是家里没人读过书,参加过考试,或者大人粗心大意的,就容易出现各种状况。
邓秀宁带着铅笔、橡皮擦和草稿纸,反而是显得稀有了。
那些进了教室的孩子,也时不时跑出去,还有些出去就站在教室门口放水,邓秀宁也是哭笑不得。
这样一直等到了九点,来了两个老师,把前后两个门关上,将家长们都挡在了门外以后,才说“好了,现在已经是九点了,咱们开始考试了啊先把你们的书都收一下,等会考完了还给你们。”
于是,又是一通乱糟糟闹哄哄的景象,还有些小孩子死活不肯交出书,老师就让他放在自
己的凳子底下,反正他一弯腰,老师就看得见。
邓秀宁安安生生等到开考,拿到试卷以后,写上名字,然后老师给他们读题。
读完题后,老师还说“你们有哪里不明白的,就告诉老师,老师给你们再读一下题目,解释一下意思。”
这是为了照顾水平连题目都看不懂的人。
邓秀宁跟着老师读完题,发现题目比想象的简单多了,许多题目都是简单地填一二三四五之类的,还有把文字和图片连线之类的,简直和小孩启蒙的图画册差不多。
就在邓秀宁安心做题的时候,考场突然爆发出了一个哭声“我做不出来我不要做了”
说着,就扔下试卷之类的,一边抹眼泪一边朝着门口走去。
老师只好替他开了门,叫了家长说“孩子出去了就不能再进来考试了。”
家长无奈,只好拉着孩子训斥,这点事都做不了。
那孩子哭着走了以后,很快又接二连三有几个人哭了起来,场面简直是跟幼儿园里情形相似。
邓秀宁不由得为老师们捏把汗,这样简直和幼儿园的阿姨差不多啊不过好些孩子确实是还在幼儿园混日子就是了。
像邓秀宁这样,乖乖考试的也有不少,至于水平如何,就不知道了。
考完语文考算术,算术也不难,除了写数字外,就是十以内的加减,能识数,能掰手指头,就能算出来。
最后那道大题是连数字,就是把数字按照大小顺序连起来,最后画出了一只小兔子。
邓秀宁轻松完成了两堂考试,高兴地出了教室。
教室外,只有朱凤英在等着了,她帮林琳解释说“你阿姨回去喂你妹妹了,你妹妹不能饿着。”
邓秀宁当然理解她,做过母亲的,非常明白那种一刻也舍不得离开孩子的心情,她能来送自己进考场,都是很了不起了。
“没事儿,反正我已经顺利考完啦”
“考得怎么样”
“挺好的,反正我都做完了,应该没什么错误。”邓秀宁很有自信地说。
朱凤英高兴地说“那就好,那就好”
周围也都是家长们询问孩子考试情况的声音,大家表现都不一样。
说完了自己,邓秀宁说了在考场上看到
的别人考试,朱凤英比邓秀宁看得明白“嗐那些人就是想瞎猫碰死耗子,逼着孩子去考试,万一考过了呢不久能直接进小学吗可是我看哪,读书考试这样的事儿,明眼猫都不一定能逮着耗子呢”
难怪那么多看上去从没摸过书和笔的小孩子,出现在考场上呢,家长们倒是会打算盘,可是读书这样的事儿哪里是还没看到过门槛,就想摸门槛的
祖孙两出了校门,就看到有人聚集在一起,闹得沸沸扬扬的。
“发生了啥事儿呢”朱凤英十分好奇。
身边的人听她那样问,便热情地解答说“那人没赶上考试,正在和学校闹呢”
“谁呀”
“大娘,是你家隔壁的李翠花”有熟人在人群中答道。
朱凤英忍不住呸了一声,说“晦气”
从年初开始,金振汉大约也是对李翠花冷了心了,连回家的次数都少了,而且他每次回家,两个人不是拌嘴就是吵架,邓秀宁家都能听清楚。
邓奎先是十分同情这个朋友的,没有稳定的后方,军心无法安稳啊可惜他也没法传授太多的经验,一说自己家的事儿,就好像在和金振汉显摆似得。
金振汉回家少了,李翠花更是可了劲地作,可能也是想闹出点事儿来,让金振汉回来收拾烂摊子。可是这样下去,金振汉只会越来越不想回家了。
朱凤英看了会儿李翠花的热闹,就拉着邓秀宁回家。
一边走还一边说“你看着,以后可不能学她那样,家里家里弄不清,在外头又没啥能耐,只会做这样的事情丢脸。”
邓秀宁想都不想就说“当然不会”
上一辈子她已经过得那么失败了,这辈子变成李翠花那样她还不如早些了断算了。
连朱凤英这样的农村老太太都看不起李翠花,可见她是有多失败了。邓秀宁只会把她当成反面教材去看。
听邓秀宁说考得不错,一家人都喜气洋洋的,不过大家都说不能往外说,这事儿还没定下来,别给坏了事儿。
过了两天,这卷子也批阅完了,结果也出来了,得到入学资格的人,名字就被贴在了校门口,大家直接去看那个榜就行。
这次是邓奎先起了个大早,
特地将吃早饭的时间腾出来,扛起邓秀宁就朝着学校跑去。
邓秀宁被他颠得不行,只好大喊“爹你慢点我都被你颠晕了”
邓奎先的脚程就是快,邓秀宁和朱凤英走花了十多分钟,他肩上扛着邓秀宁都只花了几分钟就赶到了校门口。
这一大早的,许多人趁着还没上班,就跑来看名额了。
那天参加考试的孩子不少,但是真正得到提前入学的资格的,也只有二十多个。
邓秀宁的名字就写在第一个,不用找就直接看到了。
“爹有我”邓秀宁高兴地喊道。
邓奎先高兴得大笑了三声,说“闺女你真了不起”
邓秀宁也咧嘴笑了,虽然通过这样的考试,拿到入学资格不算什么,但这对邓秀宁来说,是个很重要的标志,说明她可以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想要的成功。
听到父女两对话的人,都投来羡慕的神情,这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就是每个月要多几斤粮食诶
当然,对于邓家来说,粮食不是重点,重点是说明了邓秀宁是个读书的苗子。
父女两高高兴兴地回了家,邓奎先高兴得粗面馒头都多吃了两个。
对于邓奎先来说,知识改变命运是真理,他就是靠着学习,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而且他相信,认真努力学习下去,还有更好的将来在等着他。所以他闺女有读书的潜力,当爹的自然高兴得很。
很快这消息就传开了,附近邻居也是恭喜不断,好像邓秀宁考上了大学似得。
越是这个时候,邓秀宁越是告诉自己要冷静,这还是读书生涯的起步呢如果有那个能耐,她肯定是奔着上大学去的。
当天下午,林敏就上门来了,还带着礼物一本有点沉的新华字典。
“竟然是全新的,哥你也是花了力气才买到的吧”林琳问。
林敏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说“秀宁是新学生,当然用新的。这本字典能用好多年呢”
“谢谢大舅”邓秀宁高兴地说。
这年头,这样的字典可不是放在书架上任由人选购的,是要看运气的。字典和毛选一样,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书籍。
除了字典,邓秀宁还收到了铅笔橡皮作业本等文具,都是
祝贺她拿到入学资格,并鼓励她好好学习的。
这事儿,有人欢喜有人忧,看着邓家喜气洋洋的样子,李翠花如何咽的下这口气,她可不信邓家的小丫头片子能够强得过她儿子她儿子可是男孩,丫头怎么比得过
因为知道林敏请了梁昭吃饭,李翠花好像是心中的猜测得到了印证一样,邓秀宁这入学机会不是考出来的,是走后门的
越想越不忿的李翠花,立马就打定主意要闹一场。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应该更新一万的,我竟然忘了是周末,叹气
不过我最近不太在状态,一万估计能要我的命,还是六千让我缓口气,,,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